杨金卫:深入推进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130 次 更新时间:2024-05-17 20:02

进入专题: 自我监督   人民监督  

杨金卫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全面深刻总结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丰富实践经验和重要理论成果,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九个以”的实践要求,彰显了我们党对自我革命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是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其中,“以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为强大动力”的重要论断,对以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独特优势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不断开创新局面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深刻认识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的地位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党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监督是治理的内在要求,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中居于重要地位。党的奋斗实践表明,只有勇于自我革命,自觉加强自我监督,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党才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只有充分发扬民主,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党才能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正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自我监督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监督方式,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要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就必须坚强有力、充满活力,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是起主导作用的。党内监督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实践中形成的“刀刃向内”的自我监督,是一种自觉的有效的监督形式。自我监督是党和国家机关、单位、组织,依据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等进行的内部监督和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强调主体内在的规范自觉,是建立在严格遵守、模范执行各项法规制度基础之上的自我约束,是一种对自身严格要求、纪严于法的自律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和党的自我革命的内在要求。

人民监督是我们党坚持人民立场的现实体现,是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有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组织和人民监督天经地义。”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坚持紧紧依靠人民,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鞭策,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开创了党领导人民共同奋斗的历史伟业。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群众享有广泛民主权利。推进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党和政府才不会懈怠,才能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中,人民监督是党外监督的主要形式,强调社会参与和人民权利,是在更广泛、更开放的层面上对党的执政和国家权力进行监督。党只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才能有效确保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推进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意义重大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始终坚持从严管党治党,强调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都要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不断提高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战斗力。同时,我们党也高度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扬人民民主,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强调“人人起来负责”“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健全完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通过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党对监督工作的统一领导,构建起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四个全覆盖”权力监督格局,实现了监督工作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转变,党和国家监督工作逐步延伸覆盖到所有领域、各个角落。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有9800多万名党员、5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在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历史久、人数多、规模大,既有办大事、建伟业的巨大优势,也面临着治党治国的特殊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以前所未有的政治担当和决心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不断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新成就。面对党的建设和管党治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健全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战略高度强调,“必须依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机制”。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对破解历史周期率“两个答案”的不懈探索和有效链接,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新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和接受人民监督是内在一致的,都源于党的初心使命。”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从监督目标和监督目的来说是高度一致的,它们彼此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共同发力,是我们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课题,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健全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着力破解大党独有难题,都需要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根本宗旨,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做出新探索,以新思路新举措取得新成效。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深刻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党的建设规律、全面从严治党规律、党的自我革命规律的准确把握和创新运用,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对于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深邃思考和实践探索,是健全完善党的自我革命体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确保长期执政的实践要求和重要保障。

3、以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推进自我革命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以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为强大动力推进自我革命,既是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人民至上立场观点方法的坚持运用。

以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推进自我革命,必须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监督机制。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既要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也要注重紧紧依靠人民支持,把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应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自我监督,健全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监督制度,明确监督的程序方式,形成有效的问责机制,把纪律挺在前面,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党内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突出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坚持以上率下,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觉悟,使党员自觉接受监督,确保对党忠诚、为民负责。坚决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以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推进自我革命,必须进一步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党的自我监督是自我革命的重要体现,人民监督是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保障,以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坚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拓宽人民监督的渠道,更加自觉地接受人民监督。在实践中,应着力加强党对监督体系建设的统一领导,健全协作配合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形成配置科学、权责协同、运行高效的监督网,消除对公权力行使的监督空白和盲区,把所有党员干部及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都置于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党内监督全覆盖、对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把发现问题、推动整改、促进改革、完善制度贯通起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为民用权。充分发扬人民民主,继续加强人民监督,有效开展监督教育,强化公民的监督意识,提升参与监督的能力和自觉性,提高人民监督的效果和影响力。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人民监督的范围、方式和程序,拓展人民监督权力的渠道,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动智能化监督系统建设,提高人民监督的时效性和精准性,为人民监督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持。

(作者:杨金卫,系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进入专题: 自我监督   人民监督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150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光明日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